第34章 大林公社(1 / 1)

等双抢过去,大家紧绷着的那根弦终于能松一松了。

姜棉决定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大林公社逛逛。

大林公社是附近这几个公社里面积最大,人口最多的一个公社。

不过这公社的市集所在地离铃木生产队相对远一些,一般情况下,在良平公社就能满足很多平常家庭的日常所需。

要是想买量大的便宜点的,或是平常不容易碰到的东西,才会考虑去大林。

这里除了地方大,还是三个省市的交汇处。

姜棉就是来逛一逛的。

其他几个小伙伴都有一段时间没有离开过生产队了,都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要买。

一群人首先奔向的是供销社。

姜棉不用买东西,被楚婴拉到供销社的门口,却站住了不想进去。

楚婴只好放她在门口等着。

不过姜棉不可能就这么傻站着等。

供销社的的不远处就是市集之地。

姜棉他们就是专门挑着市集日这一天来的。

站在供销社的门口,隐约可听见那边的嘈杂声。

看着三位小伙伴都进了供销社,姜棉抬脚就往市集走去。

市集里面嘈杂但并不凌乱。

氛围跟再过几十年的乡镇市集差不多,不过基本建设和环境自然是没法比,还好,销售品还是有分区域的。

姜棉东逛逛西看看,漫无目的。

转了一会儿,在卖蔬菜瓜果那一排的最后一个位置,一位须发灰白的老人家引起了她的注意。

应该说是老人家面前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。

在他的面前,一个篮子里装着几个南瓜和冬瓜。

篮子旁边,三“手”红薯苗,整整齐齐地码在秧篮里。

叶大藤粗,藤皮带红。

很像她上辈子种过的一个父亲叫它“大叶红”的品种。

这个品种产量高,红皮黄囊,口感没紫薯那么绵,挖回家放过一段时间再煮的话,口感软甜,常常流糖,还不噎人。

无论是烤还是煮,都非常好吃。

是她上辈子最喜欢的红薯,没有之一。

姜棉快步走了过去。

“这位大伯,您这薯藤是卖的吗?”

这个时候并不是红薯种苗上市的季节。

“嗯。我家小孙子说想吃糖,家里没糖了,出来卖瓜,我就顺便割点红薯藤拿来,看有没有人要,好给他换点糖吃。”老人家说着话,一边扯下头上的草帽,拿在手里慢慢地扇着凉。

大林供销社里有红薯糖卖,不要票,一毛钱一块。是红薯和米一起做成的,估计是哪个生产队的农副产品。

薯藤的叶子把大部分的藤茎盖住了,姜棉站着看了一会儿,还是不能确定红薯藤的品种。

不过她要的并不是真实的品种,她要的是外形的相像。于是问道:“我能看看吗?”

“女娃子真是客气。你是下乡来的知青吧?随便看。又不是什么金贵东西。”老人家裂嘴笑了,“不过这种番薯很高产的,种出的薯是红的,也好吃,比那种白色的好多了。我也是去年在菜园子种过才知道的。”

姜棉拿起几根薯藤仔细地看了看,便决定买下来。

她的空间里有正宗的“大叶红”的红薯种苗,是经过脱毒栽培的。

她打算回去以后来个偷梁换柱。

没有经过脱毒的红薯苗,会逐年减产。

经过脱毒的,一般能坚持个三五年以后才会减产。

对她这个了解大概历史走向的人来说,有个三五年也就够了。

“怎么换?我要两手”。

这里的“手”是指把割成三十厘米左右长的薯藤段挨个摆一起,差不多一个人的手臂长算一“手”。

至于数量,则要看薯藤的粗细。

像老人家拿来的这些,由于藤茎粗壮,数量要比一般的少至少三分之一。

“你看着给。现在也不是种番薯的时候。”

老人家的头发都白了一大半,脸上也被长年累月的日照晒得又黑又皱,但脸上却没多少愁苦,倒有一丝天生的乐观。

也是,心态不好也不会这个时候来卖红薯藤。

这很有可能就是白费一番功夫。

姜棉掏了一块钱递了过去。

老人家伸手接了钱,看到姜棉两手空空,就从扁担下面扯了一根草绳出来。

然后把两手薯藤叠一起,用草绳一捆,打个结,还用余出来的草绳挽了个提环。

姜棉看了看那个提环,借着布包的遮掩,掏出两把糖塞给了老人家。

老人家先是有些惊讶,反应过来后就笑了,“女娃子心真好。这个南瓜你拿去吃。”

老人家捆住红薯藤的草绳松了松,硬是把一个跟冬瓜差不多形状的南瓜塞进了红薯藤的上面。

姜棉也没拒绝。

她今年没种南瓜,拿回去给大家换换口味也好。如果不想当菜吃,就和面粉一起做成主食。

无论是做成包子、馒头,或是花卷,那两位男同志都能消灭掉。

姜棉提着红薯藤和南瓜继续逛。

最后又买了八只半大的小母鸡。

小母鸡的卖主是一位中年大婶。

据她说,这八只鸡一共属于三户人家,知道她今天过来赶集,其他两户邻居让她帮忙拿出来交易的。

由于没有秤,八只鸡都是论只卖,两块钱一只。不过这些鸡的大小看起来都差不多,肉眼看,差别不大。

姜棉伸手从鸡笼里提出一个鸡,掂了掂,说道:“大婶,这鸡不太够两斤啊。”

现在市面上的鸡一般是一块钱一斤。

“看你年纪不大。想不到还有这手艺本事。”大婶看见她这个动作,不由得笑了起来,“这八只鸡,在家的时候我借过秤来称过的,是有两个不够两斤,差别也不大,就一两。你抓的这个就刚好是小的。你要是不信,你可以去借把称来称称看。”

姜棉也就是估个大概,她也不是神称手。但她在意的不是这一二两肉。

“差一二两倒没什么。我想买回去养来下蛋的,就是不知道你这鸡……”

大婶不等姜棉说完就开始打断她:“要是说这个你就放心,我养的鸡都是顶好的,绝不可能拿病鸡、孬鸡出来卖。

这几只还是我准备留种的呢。要不是我家小闺女要上学,家里没钱交学费,也不可能把它拿出来卖。

其他的几只虽说是我隔壁两家的,那也是知根知底的。不好的我拿来卖了,就是坏了我自己的名声。

我这带了两把草药过来,给你带回去。如果看鸡有什么不一样,你煮水给它喝一喝就好了。

要是不信,你可以去乌牛涌大队打听打听。我张春莲养鸡认第二,有没有人敢认第一。”

那位大婶还真的就拿了两包草药塞给她。

姜棉也是养过鸡的。

她上辈子回去承包土地搞种植的时候,顺便在家旁边的竹林里也养些鸡。

她家的竹林不算特别大,也就能容纳几百上千只鸡。

她那时候都是几百几百地养,养大了就请人来宰杀。

现在她的空间里,最起码也还有几千只处理好的竹林鸡。

但现在没办法拿出来吃啊。

那就再养。

她的空间里,从饲料,药,到书面的技术著作。样样齐全。

现在就只欠鸡了。

既然要养,那就不能马虎。

姜棉把那八只鸡逐个看一遍,鸡都挺精神的。

她倒是想全部买了,但她手上没有东西可装。

放目四处转了转,最后在隔壁的另一边找到了卖鸡笼的摊子。

她入手了两只。

和卖主交易完,正想着怎么才能把这三件东西提到供销社门口。

突然身后传来一道声音:

“把东西给我吧。你还有什么东西要买不?”

姜棉转过头去,果然庄清梵就站在她面前。

“你怎么来啦?”

姜棉可不认为庄清梵是来找她的。

“随便转转。”庄清梵随意答道。

“他们两个呢?”

姜棉问得也很随意,十要九成,这两人还在买东西。

“应该还在供销社。不过估计也差不多要出来了了。”“

你还有东西要买不?”庄清梵再次问道。

“没了。”

姜棉本来也没什么采购目的,手里的这两样都是碰巧入手的。

“你在供销社没买东西?那你过来是不是有东西要买?”姜棉看他两手除了鸡笼以外,什么都没有。

“没。”庄清梵淡淡地回了一个字。

姜棉便不再管,提起红薯藤就先走一步了。

等他们俩到供销社的时候,楚婴跟谢东和也刚好出来。

“阿棉,你买了那么多只鸡啊?”楚婴看清了庄清梵手中笼子里的东西,惊讶道。

“是不是准备一天杀一只?”谢东和也凑了过来。

“不杀。”姜棉答道。

“杀什么杀,真蠢。杀了就吃一顿肉。养大了下蛋。鸡生蛋,蛋再生鸡,鸡再下蛋。以后就可以天天有蛋有肉吃。”楚婴怼他。

谢栋和想不到自己就问了句话也能被怼,一脸复杂地站在那里不吭声。

姜棉没想到楚婴的想法会跟她不谋而合。

虽然具体操作方式有些出入,但天天有蛋有肉吃是最终目标。

看着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提满了东西,姜棉不想在这里讨论,便转换话题。

“差不多到中午了,先找个地方吃饭吧。”

他们也算是有了默契,每到互怼的时候,有人出来打岔,话题就停止。

几个人边找地方歇脚边讨论午饭吃什么。

“我知道大林公社饭店你的肉包子做得最好吃,红烧肉也还行。”说到吃,谢东和口中唾液的分泌都多了起来。

作者有话要说:事情稳定下来了,只是隔几天要去复诊拿药。

恢复更文,或许会偶尔请假。

谢谢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