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后继之人(1 / 1)

不是,赵德林一副柴平真想让赵光义死是天经地义语气算怎么回事?

这是可以的?

不仅如此,连杜太后竟然都没有出言喝斥。这证明什么?

很多的事情饶是不是没有人听说,但谁能料到有诸多的内幕,尤其情况似乎越来越让人不得不重视,自然也引得无数的人好奇,到底都是怎么样的事,才能让赵德林在得知柴平有杀赵光义之心的时候,依然毫不犹豫的站在柴平这一边。

事情闹到这样的一步,所有人都始料未及,杜太后已然道:“疯了,都疯了,将他们押入刑部大牢,都押下去。”

值于此时,再让赵德林说下去,谁知道赵德林还能再说出什么话?

“平儿若有半分差池,杀人者非三叔和祖母无疑。诸位都是见证。”有些话柴平先前都已经说过,但她说的分量和赵德林所说的分量,自然也是不同的。

正因如此,所有人都震惊无比的抬头向赵德林,属实想不明白赵德林这是何意?

也没什么。

赵德林神情淡然的迎视所有人的打量,“大周的天下归于宋时,父皇曾许下承诺,必善待柴氏一族,今日的柴氏独剩平儿一人。”

这话透露出的信息更让无数人震惊,有些事纵然过去十年了,十年的光景,赵匡胤着手平定天下,靠的正是后周留下的底气。柴家死得只剩下柴平一个女娃娃,再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到大宋的可能,如此若是赵家依然容不下,这赵家人,谁不得重新审视一番。

“陛下待我甚好,从无不好。德林哥哥别错怪陛下。”柴平赶紧出面补上一句,何尝不是在提醒在场的人们,对她不好的另有其人,她不说,不代表她心里没数。

赵匡胤的视线也落到赵光义的身上,自家弟弟的狠他并非全然不知,但有些事他是既得利益者。

“在刑部大牢里行凶,真以为大宋没有人了吗?那不是你们该关心的。将晋王和柴郡主带下去。”赵匡胤也知道事情闹到这一步,不能再扩大影响了,否则他怕是也讨不了好。

这回赵德林没有再开口。

从始至终他们的敌人是何人,他们明确着。

如此,符太后纵然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柴平被关入大牢,自知无法改变,又能如何。

但今天捅出的事儿,闹出的动静如此之大,谁也不可能无视之。

反倒是被关入大牢的两位,都是达官贵族,皇亲贵胄,刑部大牢的人是一个都不敢得罪,将两人分别安排各自一个单间,柴平特意的道:“安排相邻的。”

赵光义听出柴平丝毫没有把都进了刑部大牢这个事当回事,此时也再没有刚对外时那一份相对的温和,阴着一张脸问:“柴郡主是真想杀我?”

柴平翻了一个白眼道:“我不是晋王,我没有那么蠢。况且,别人不知道我的箭法如何,晋王不知?我的箭术和武艺都是陛下亲自所授,倘若我有杀晋王之心,晋王躲得过?”

此话落下,赵光义岂不明白这个道理。

但也正是因为如此,赵光义道:“说来说去你还是帮着陛下。”

“晋王慎言。难道晋王不思为陛下分忧?”柴平相当好心的提醒眼前的这一位,别乱说话哦,说错话传到赵匡胤的耳朵里会出大事的。后果赵光义确定能够担得起?

赵光义也意识到这一番话不该问。

但是,赵光义迎向柴平非常中肯的道:“原以为你一个女孩子,掀不起风浪,倒是我小看了你。”

柴平冲赵光义呲牙一笑道:“晋王过谦了。”

到这样的地步,装什么相处融洽呢?他们之间从来就没有相处融洽的时候。是以,都把彼此坑进刑部大牢了,更用不着装了。

柴平且等人将她的单间牢房收拾出来,即进去全然没有压力的躺下。

赵光义一直都在注意柴平的动静。见柴平丝毫没有不适,他眼下的心情倒是非常的不好。柴平,坏他大事。

眼底闪过一道阴狠,赵光义确实有杀人之心,可是赵光义也知道,如今是万万动不得柴平。,真以为柴平和赵德林为何一次又一次的提及柴平若在刑部大牢出事,一切事情只能是赵光义和杜太后所为,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,她一个正直敢言,知错而改,愿意守国法的人,在他们的眼里怕是成了祸害。叫他们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祸害。

所以,不能现在动柴平,绝对的不能。

而躺下后的柴平,对于闭眼又突然浮现在眼前的文字,若非早已习惯,怕是都要受不了。至于这个文字为什么在眼前浮现,别问,问她也不清楚,她只知道好像有什么人在给她直播,她控制不了所谓的直播,文字〖弹幕嘛,偶尔看得见,偶尔也看不见。

刚刚看不见,瞧,现在又来了。

“这柴郡主真是作死啊,赵光义最是狠毒,一个连自家的亲哥都能杀的人,对一个坏他好事的人,能容得下才怪。不过柴郡主喊花蕊夫人那一声真是救命。否则花蕊夫人必死于赵光义的手里。〗

一条相当长的弹幕飞过。

又浮现一条,〖花蕊夫人啊,卷入政治斗争之中,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罢了。〗

柴平的思绪一沉,很多重要的信息,都是柴平从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文字中读取的,尤其是花蕊夫人的结局,被赵光义射杀。射杀啊!

赵光义,一个心狠手辣到极致的人。柴平并非今天才知道,可是,柴平也清楚,她在没有足够的强大前,她可以选择流露出对赵光义的不喜,但无法与赵光义抗衡。

而弹幕突然又飘出一句,〖柴郡主被关入刑部大牢,她得怎么脱身?〗

柴平瞧着丝毫不慌,脱身这个事,比起她来,有人更急。

对,没错,正是赵光义。

而此时的符太后正着急的同赵德林讨主意道:“平儿被关入大牢,我们现在怎么办?怎么才能让平儿出来?”

赵德林安抚的道:“太后,比起我们,有人更急。平儿是不是还有别的事吩咐你们做?”

这话问的自然不是符太后,而是一旁的宫女。

宫女们也知道自家郡主行事从来没有瞒过赵德林,重重的点头,其中一个年纪稍大一些的更是补充的道:“已经都安排好了。”

“那就静候。”赵德林也不问她们究竟干什么去了,只是冲符太后安抚的道一句。符太后却显得紧张的道:“晋王为人心狠,今日既然他敢借酒对花蕊夫人动手,来日会不会他也敢借醉酒行大恶之事?”

赵德林同符太后道:“这不仅是太妃所想,也是所有人都会想到。我父皇顾念兄弟情谊,可惜三叔却未必。先前没有人说,如今会有的。”

确实。如赵德林所料,赵匡胤被群臣围着,一个又一个的人说出他们不同的看法,有觉不管是赵光义亦或者柴平都应该重罚,企图杀人,这是在圣驾之前,何以不罚?为正法典,当依法处置。

又有人以为,都是醉酒闹的事,若从重处罚,未免显得律法苛责。

争来吵去,都各抒己见,无一不在昭示底下的臣子们各有各的想法,各有各的盘算。

赵匡胤不发一言,听他们争论不休,那些个理由先前柴平他们都说过了。

事情最关键的莫过于每一个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背后的性质。

比如赵光义为何要对花蕊夫人动手?

这个事,别人不知道,但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数。

赵匡胤不年轻了,至今未立太子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有人提议立太弟。

太弟是谁?赵光义啊!

想让赵光义成为大宋的第二任皇帝的人,代表人物是杜太后。

大孙子小儿子,老太太的心头宝,在杜太后的心里,别怪她偏心,她真疼赵光义,疼得在对赵匡胤要立太子时,提出应该立赵光义为太弟的想法。

理由也算充足,今天下未定,年轻人未必担得起天下江山的重任。

主少国疑,国之不幸也。

为了以防万一,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一个靠得住的人承继江山。

说来说去,杜太后无非指出,赵光义的能力摆在那儿,随赵匡胤出生入死的人,他的本事如何,赵匡胤心里定有数的,既如此,怎么赵匡胤不能将江山传承于赵光义。

至于赵匡胤的儿子,不能说不好,总是年轻。如今这天下纷争未平,人心未拢,若是再过个十年,赵匡胤能够安定天下,让天下人心聚拢,自然可以将天下交到儿子手里。赵匡胤若是此时立下太子,防的是什么,自不必说破了吧。

有支持立太弟的,免不了也有支持立太子的。

诚然赵匡胤子嗣只有四个,除去长子早夭,次子赵德昭,三子赵德林,四子赵德芳,诸子皆未封王。其中赵德林体弱,能活着已然是万幸,再聪明,也不可能被视之为接班人。

最让人寄以厚望的是次子赵德昭,赵德昭的能力也不错。为人正直,心存仁慈,行事果断,有几分赵匡胤的风姿。

兄终弟及这样的主意,须得考虑的是,赵匡胤的子嗣如何自处?

别说什么赵光义将来再将皇位传回给赵德昭他们的话,皇位在谁手里,必由谁说了算。

甚至,谁也无法忽视,谁也不敢保证,赵光义一但上位,会不会赶尽杀绝。对赵匡胤的儿子们一个不留。